English

英法日出版同行评点中国书业

本报驻外记者专题采访——
2000-08-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笠原隆眼中的中日版权交流本报驻东京记者蒋道鼎

创建90多年的《讲坛社》,作为日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对推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出版界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前夕,该社国际室室长笠原隆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版权引进气魄令人吃惊

笠原先生说,《讲坛社》对华版权贸易实际是从1998年第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始的,在短短的两年中,来自中国各地的版权申请真有应接不暇之势。“《讲坛社》如此,我想其他日本出版社也应是这样。”

由于日中版权贸易开展的时间不长,不仅《讲坛社》没有统计,也无专门机构进行分析研究,总的趋势还难以掌握,但仅就《讲坛社》的合作而言,中国对日的版权进口显示了如下一些特征:

首先是“部头大”。《平山郁夫美术作品全集》共7卷,每卷定价8000多日元。由于美术作品的印刷必须精致,除规定的版权费外,还需另付高额的副版费,尽管如此,河北教育出版社已决定进口这部画集的版权。共31卷的《现代思想的冒险者》是一套学术性很强的哲学丛书,也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抢先签订版权合同,将于明年春季出版发行。共13卷的《UNESCO世界遗产》,不仅翻译难度大,还需副版费,出版成本很高,但河南海燕出版社即将出版发行。笠原先生说,这些“大部头”图书,《讲坛社》都是作为重要出版项目对待的,对日本出版界来说,也是“重量级”事业活动。然而,中国一部又一部地接连引进出版,不能不令我们感到吃惊。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了。

其次是争相出版系列丛书,而不是一本一本地购买版权。《讲坛社》已将一套19册的健康系列丛书的版权分别提供给中国纺织出版社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一套8本的育婴系列丛书的版权被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购买,一套16册生活实用图书的版权已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和山东文艺出版购买。此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群众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还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专长,分别成套地购买了美术教育、推理小说、经济小说、历史小说等系列版本的版权。

出版技术接近世界水平 翻译和版权代理机制仍须完善

笠原先生认为,尽管中国的纸张质量和书籍里衬尚有待提高,但印刷、装帧、制版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美术书籍印刷的精美和豪华,连日本的同行也不能不刮目相看。

日本约有4300多家出版社,各有特色和专长。在引进版权的过程中,中国的出版社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发掘符合自己出版方针和需要的书籍,从而避免出现盲目追寻“畅销书”的现象。

日中两国不仅是近邻,而且同属汉字文化圈,双方通过出版合作扩大文化交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中国出版社不仅缺乏既懂日语又了解日本情况的专业人员,翻译体制和版权代理机制也不健全,从而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沟通和翻译出版的效率和质量。日语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出版社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

阿诺德的喜与忧本报驻巴黎记者何农

今天揭幕的第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是法国出版界在整个夏季的主要话题。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参加了有关的国际公约之后,中国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法国同行的瞩目。

由“法兰西出版协会”编辑出版的专业月刊,称中国的出版事业近年来实现了“飞跃”。该协会的经理让-克里斯多夫·阿诺德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说,2000年将是中法加强版权交易的一年。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第7大购买法国版权的国家,在亚洲,则排在韩国后面,占第2位。“这表明了中国出版人对法国出版业的了解和理解的程度,也表现出中国读者对法国文化、艺术、科技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兴趣。”

中国版权引进的迅捷令人惊讶法国出版业“巨头”尽数来华

在以前数次参加中国类似展览会时,法方只是派出一个二三人的代表团,而此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则由法国出版业全国协会牵头,组成了一个共有13人的代表团来华参展,他们将在45平方米的展台上向中国读者介绍800多种图书。法国出版业的几大“巨头”都出现在代表团的名单上。他们当中,既有综合性出版社,也有艺术、儿童、科技、商务、教育等专业出版社。据介绍,中国读者最感兴趣的法国图书还是文学和人文科学书籍。1998年中国引进的237种法国图书中,上述两类图书分别占101种和83种,两者相加占到了约80%的比例。法国一家专业刊物介绍中国图书出版的文章中对中国已经把1999年法国获各类奖的文学书籍都译成了中文出版感到惊讶。

网上版权交易前景广阔博览会形式面临挑战

让-克里斯多夫·阿诺德在谈到目前国际市场版权贸易的最新趋势时说,互联网络的出现,可以说既是为国际版权贸易提供了新的手段,又向这一市场提出了挑战,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地了解信息,相互沟通,一些专门提供版权交易服务的网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不可或缺的补充性工具;而另一方面,这种随时可用、经济、快捷的工具已经对每隔一定时间才举行的国际性、地区性专业博览会的存在形成威胁,成为它的竞争者。换句话说,如果亲身参加专业博览会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优势——面对面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的话,以后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花费不菲、耗时耗力来参展,还真是一个问题。

伊恩·泰勒看好中国图书市场本报驻伦敦记者张晓

英国出版商协会是代表着英国80%出版社利益的协调管理机构。在第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即将开幕之前,该协会负责人伊恩·泰勒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中国图书市场潜力大30家英国名社到北京

伊恩·泰勒表示英国出版商非常重视中国庞大图书市场的潜力。他个人就前后15次从伦敦飞到中国开拓中国极富潜力的图书市场。这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有30家英国著名的出版社参加展销活动。例如,英国最著名的几家出版社麦克米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皇家学会出版社等都将以强大阵容亮相北京图书博览会。英国出版社这次给中国读者带来的图书种类异常丰富。既有经典图书,也有现代畅销图书。种类丰富的英文图书涉及小说、传奇、商业、经济金融、儿童教育、语言文学、信息科学、历史、生命科学等各个方面。

伊恩强调,英国之所以积极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是因为英国出版界非常希望未来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次,为了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英国出版商协会很早就在中国刊登了广告;并准备在会议期间在北京举办几次英国图书介绍会。

中国图书市场的经营十分成功

伊恩说,20年前英国在中国的图书销售还几乎是零,但目前的销售量已经增加了许多倍。中国的图书商这些年来的市场经营十分成功。他特别提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认为他们对图书的设计、经营以及对图书销售的管理都很现代,很成功。可以说是中国图书界的先锋和楷模。

一些书商的眼光差市场缺乏全面均衡的发展

谈到中国图书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伊恩认为主要是盗版严重,影响了中国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有中国一些书商对市场的把握不准,往往是一哄而上,造成了中国国内图书市场的时而过热和时而疲软的状况。目前中国图书市场只是在某一领域发展很快,还缺乏全面和均衡的发展。

应关注国际市场行情和趋势

最后,他希望中国的图书市场能更加注重国际图书市场的行情和发展趋势。翻译和引进更多的英文书籍,如文学方面的,还有商务、经济、设计、建筑等领域的书籍,使现代图书市场以一种信息产业的形式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丰富广大读者的精神生活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